成语有关舟的成语
有关舟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破釜沉舟 | 釜:古代的一种锅;舟:船。砸碎锅子;凿沉船只。比喻战斗到底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 |
逆水行舟 | 逆着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》:“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纤。” |
刻舟求剑 | 舟:船;求:寻找;寻求。在船上刻记号;寻找失落水中的剑。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;死守教条;拘泥固执;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。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 |
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 | 逆:倒,反。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,努力向前。 | 《怀念刘少奇同志·片断回忆寄深情》:“他常对工作人员说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 |
木已成舟 | 木头已经做成了船。比喻事情已成定局;不可挽回。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:“据你说来,则木已成舟,实难挽回了?” |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 | 沉:沉没;侧畔:旁边;帆:船。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,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。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。 |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》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 |
顺水推舟 | 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。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;说话办事。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:“你休得顺水推舟,偏不许我过河拆桥。” |
敌国通舟 |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。比喻众叛亲离。 | 清·黄遵宪《由轮舟抵天津作》诗:“敌国通舟今日事,太仓稊米自家身。” |
舟车劳顿 | 舟车:船与车,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。劳顿:劳累疲倦。形容旅途疲劳困顿。 | 钱钟书《围城》第二章:“那两位记者都说:‘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,明天早晨到府聆教。’” |
吞舟是漏 | 本谓大鱼漏网,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。 | 《南史·陈庆之传》:“主上屈法申恩,吞舟是漏。” |
李郭仙舟 | 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载,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,从宾望之,以为神仙,故称“李郭仙舟”。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。 | 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载,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,从宾望之,以为神仙,故称“李郭仙舟”。 |
吞舟之鱼 | 能吞舟的大鱼。常以喻人事之大者。 | 《庄子·庚桑楚》:“吞舟之鱼,砀而失水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吞舟之鱼,不游枝流;鸿鹄高飞,不集污池。”《史记·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 |
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 |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。 | 《后汉书·皇甫规传》注引《孔子家语》:“孔子曰:‘夫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。水可载舟,亦可覆舟。君以此思危,则可知也。’” |
风雨同舟 | 舟:船。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;一起与风雨搏斗。比喻共同经历患难。 | 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 |
舟中敌国 | 同船的人都成的敌人。比喻大家反对,十分孤立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 |
覆舟之戒 | 推翻船的教训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 | 明·陈子龙《陈涉论》:“后之人主,亦知邱民之可畏,而覆舟之戒始信。” |
柏舟之节 |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。同“柏舟之誓”。 | 宋 朱熹《与陈师中书》:“朋友传说,令女弟甚贤,必能养老抚孤,以全柏舟之节。” |
焚舟破釜 | 釜:古代用的锅。烧掉船只打破锅。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。 | 南朝·颜竣《为世祖檄京邑》:“支军别统,或焚舟破釜,步自姑熟,或迅楫芜湖,入据云阳。” |
中河失舟,一壶千金 |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,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。 | 《遏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使物然。” |
飘瓦虚舟 | 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。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。”《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惼心之人不怒。” |
犀舟径楫 | 犀:坚固;楫:船桨。坚固的船,坚硬的桨。 |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虽有犀舟径楫,犹人涉卬否,有须是也。” |
济河焚舟 | 济:渡过;焚:烧。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。形容断绝退路;准备决一死战。 | 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。” |
同舟共济 | 同坐一条船过河;比喻同心协力;共同渡过难关。舟:船;济:渡水。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。遇风,其相救也若左右手。” |
白鱼入舟 |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。 | 《尚书大传》第三卷:“八百诸侯俱至孟津,白鱼入舟。” |
车击舟连 | 车相撞,船相连。极言车船之多。 | 唐 柳宗元《故岭南盐铁院李侍御墓志》:“君以试大理评事佐荆南两税使,督食饶给,车击舟连。” |
虚舟飘瓦 |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。 |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方船济乎江,有虚船从一方来,触而覆之,虽有忮心者,必无怨色。” |
同舟敌国 |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。 | 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 |
沉舟破釜 | 釜,锅。打破饭锅,沉掉渡船。表示决一死战。 | 《孙子 九地》:“焚舟破釜,若驱羊而往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 |
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 | 载:承载;覆:倾覆。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,事物有利有害。 | 唐·陆贽《奉天论延访朝臣表》:“故喻君为舟,喻人为水,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,舟即君道,水即人情,舟顺水之道则浮,违则没。” |
积羽沉舟 | 羽毛虽小,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。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一》:“臣闻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。” |
吴越同舟 | 吴越:指吴国人和越国人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 | 先秦 孙武《孙子 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,如左右手。” |
载舟覆舟 | 载:承载;覆:颠覆;倾覆。民众如同水;可以承载船;也可以倾覆船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的作用。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 |
宰相肚里行舟船 | 宰相:丞相。指人肚量宽大,有涵养。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5章:“常言道:‘将军额上跑下马,宰相肚里行舟船。’你这样气量窄,将来如何独当一面,肩挑五岳,胸罗百川,统帅百万大军!” |
一叶扁舟 | 扁舟:小船。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。形容船小而轻。 |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驾一叶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。” |
柏舟之誓 | 誓:盟约,诺言。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 | 《诗经 鄘风 柏舟序》:“《柏舟》,共姜自誓也。卫世子共伯早死,其妻守义,父母欲夺而嫁之,誓而弗许,故作是诗以绝之。” |
网漏吞舟 | 网:渔网,比喻法网;吞舟:吞舟的大鱼,比喻大奸。网里漏掉吞舟大鱼。比喻法律太宽,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序》:“网漏于吞舟之鱼,而吏治烝烝,不至于奸,黎民艾安。” |
舟车楫马 | 舟:船;楫:船桨。古时以战船当车,以船桨当马。指古代的水战。 | 明·张鼎思《琅琊代醉编·舟车楫马》:“《太白阴经》云:水战之具,始自伍员制之以与楚战,以船为车,以楫为马。” |
朽竹篙舟 | 烂竹竿作篙推舟。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,难能成就。 | 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前集·笔墨》:“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、曲箸哺物,此最善喻。” |
李郭同舟 | 以之比喻知已相处。 | 《后汉书·郭太传》:“郭太字林宗,太原界休人也。家世贫贱……乃游于洛阳。始见河南尹李膺,膺大奇之,遂相友善,于是名震京师。后归乡里,衣冠诸儒送至河上,车数千两。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,众宾望之,以为神仙焉。” |
借水行舟 | 见“借水推船”。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6回:“我家老爷是个清官,并无许多银两,又说小人借水行舟,希图这三百两银子,将我打了二十板子。” |
破釜焚舟 | 犹破釜沉舟。语本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,而发其机,焚舟破釜,若驱群羊。” | 语出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,而发其机,焚舟破釜,若驱群羊。” |
推舟于陆 | 推船在陆地上行,比喻劳而无功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:“今蕲行周于鲁,是犹推舟于陆也!劳而无功,身必有殃。” |
同舟共命 | 比喻命运相同,利害一致。 | 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着道:‘我们此刻,统共一十四个人,真正同舟共命,务求大家想个法子,脱了干系才好。’” |
覆舟载舟 | 覆:颠覆;载:承载。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。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传曰:‘君者舟也,庶人者水也,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’此之谓也。” |
盐梅舟楫 | 盐和梅调和,舟和楫配合。比喻辅佐的贤臣。 | 元柯丹邱《荆钗记 春科》:“际风云,盐梅舟楫,一德务臣君。” |
罔水行舟 | 罔:没有。没有水在陆地上行船。比喻行为违背常理。 | 宋·周去非《岭外代答·灵渠》:“窃叹始皇之猜忍,其余威能罔水行舟。” |
中流失舟,一壶千金 | 壶:匏:一种瓜,形似葫芦,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,南方称为腰舟。比喻东西虽然轻微,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。 | 《鹖冠子 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物使然。” |
溯水行舟 | 逆水行船。 | |
负担舍舟 | 身背行囊,离船上岸.。 | |
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 | 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 | 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 |
顺水行舟 | 同“顺水推船”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,亦系贾府王府之力,此薛蟠即贾府之亲,老爷何不顺水行舟,作个整人情,将此案了结,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。” |
白鱼登舟 | 为殷亡周兴之兆。同“白鱼入舟”。 | 《汉书 终军传》:“盖六鶂退飞,逆也;白鱼登舟,顺也。”颜师古注引臣瓒曰:“谓武王伐殷而鱼入王舟,象征而必获,故曰顺也。” |
绝渡逢舟 | 绝:穷;渡:渡口;舟:船。比喻在绝路上有了出路或办法。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十回:“天幸遇着相公,如暗室逢灯,绝渡逢舟,从此读书作文,俱可望有门径矣。” |
鸿毳沉舟 | 毳:鸟兽的细毛。鸿雁细毛虽轻,堆积过多也能使船沉没。比喻小问题不解决,积累多了就要出大问题。 | 《新论·慎隙》:“鸿毳性轻,积之沉舟。” |
风雨共舟 |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。 | |
胡越同舟 | 犹言吴越同舟。谓关系疏远者,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。语本宋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。” | 语出宋·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。” |
骑马乘舟 | 形容生搬硬套,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。 | 《笑府》:“有好乘马者,为人所欺,以五十金易一马,驽甚,不堪策。乃货舟载马,而身跨其上。” |
舟水之喻 | 舟:船。对船和水的比喻,即水可以载舟,也可覆舟。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,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。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基传》:“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,留意舟水之喻,息奔驷于未尽,节力役于未困。” |
小隙沉舟 | 隙:裂缝。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。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。 | 《关尹子 九药》:“勿轻小事,小隙沉舟;勿轻小物,小虫毒身。” |
吞舟漏网 | 见“吞舟是漏”。 | 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秦始皇》:“宽斯严,简斯定,吞舟漏网,而不敢再触梁笱者何也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