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sī shū ài
注音ㄙ ㄕㄨ ㄞˋ
⒈ 谓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。
⒈ 谓取人之善以自治其身。
引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孟子 曰:‘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’”
朱熹 集注:“人或不能及门受业,但闻君子之道於人,而窃以善治其身。”
宋 叶适 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:“臣闻朝廷开学校,建儒官,公教育於上;士子闢家塾,隆师友,私淑艾於下,自古而然矣。”
清 王夫之 《张子正蒙注·中正》:“‘以能问不能,以多问寡,私淑艾以教人,隐而未见之仁也。’私淑艾,谓取人之善以自淑,非以教人,而所以奬进愚不肖者,则教行乎其间矣。”
1.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;羞恶之心,义之端也;辞让之心,礼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
2.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时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达财者,有答问者,有私淑艾者。此五者,君子之所以教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