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ǒsuǒ

索索


拼音suǒ suǒ
注音ㄙㄨㄛˇ ㄙㄨㄛˇ

索索

词语解释

索索[ suǒ suǒ ]

⒈  恐惧的样子。

震索索,视矍矍。——《易·震》《疏》:“索索,心不安之貌。”

fearfully;

⒉  形容颤抖。

这时,他的脸、脖子全冻紫了,两只手臂索索地抖着,呼吸已经很费劲了。——《罗盛教》

tremble;

⒊  象声词。

⒋  形容细微的声音。

微闻有鼠作作索索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
⒌  形容风吹草木声。

山苍苍而坠叶,树索索而摇枝。——南朝陈·江总《贞女峡赋》

引证解释

⒈  恐惧貌;颤抖貌。

《易·震》:“震索索,视矍矍。”
孔颖达 疏:“索索,心不安貌。”
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三回:“剃头的跪在地下,索索的抖。”
茅盾 《列那和吉地》五:“给它解绳索的时候,它还以为大祸到了,怕得什么似的,浑身索索地抖。”

⒉  冷漠,无生气貌。

北周 庾信 《拟<咏怀>》之一:“索索无真气,昏昏有俗心。”
南朝 梁 陶弘景 《冥通记》卷四:“九日见丞云,比者情志何甚索索。”
清 曹寅 《古倾杯·钞书》词:“频年嗜好,多慙糟粕,索索都无真气。”

⒊  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。

前蜀 贯休 《送姜道士归南岳》诗:“松品落落,雪格索索。”

⒋  空虚、空乏状。

唐 寒山 《诗》之一六七:“房房空索索,东壁打西壁。其中一物无,免被人来惜。”
宋 梅尧臣 《旌义港阻风》诗:“茆屋何颼颼,瓦罌空索索。”

⒌  犹瑟瑟。形容细碎之声。

《汉书·天文志》:“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,东方有赤色,大三四围,长二三丈,索索如树。”
王先谦 补注:“索索犹瑟瑟也……此云索索如树,盖不独以状言,且兼声言矣。”
唐 白居易 《五弦弹》诗:“第一第二絃索索,秋风拂松疏韵落。”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六:“衰草萋萋一径通,丹枫索索满林红。”
胡万春 《骨肉》:“细雨在索索的下着,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。”

国语辞典

索索[ suǒ suǒ ]

⒈  内心不安的样子。

《易经·震卦·上六》:「震索索,视矍矍,征凶。」
《文明小史·第一一回》:「傅知府还当是一班闹事的人,要哄他出去打,他抵死不敢出去,只是索索的抖。」

⒉  冷寂萧条的样子。

北周·庾信〈拟咏怀诗〉二七首之一:「索索无真气,昏昏有俗心。」

⒊  形容风的声音。

隋·江总〈贞女峡赋〉:「山苍苍以坠叶,树索索而摇枝。」
清·陈维崧〈好事近·分手柳花天〉词:「话到英雄失路,忽凉风索索。」

英语trembling

德语rauschen; rascheln

分字解释


※ "索索"的意思解释、索索是什么意思由博闻圈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树林里,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。树叶紧挨着树妈妈取暖。大树冻得索索发抖,勉强坚持着,好像在说:“好冷啊!”西北风依然我行我素,无情地刮着。小草被吹弯了腰,仿佛在呼唤,盼望着春天快点来临。啊,冬天真冷啊!

2.等到翻山越岭上气不接下气的关东军师团赶到东昌台,眼前只有一片荡然无存的黑色死亡荒谷,四周的山坡还在悉悉索索地往下坍塌。

3.细细索索金铁交鸣的响声,随着一个身高八尺,身着金银甲衣的大汉进来之际,身上的甲叶相互摩擦发出一连串的清脆响音,打破了房间原有的静谧之音。

4.正因了这热,人们开始龟缩,缩在如鼠作作索索的房间,独享起与世隔绝的清凉,不过,这“作索”。

5.原来,骆家辉并非“大公无私”,甚至还有“抠抠索索”贪小便宜之嫌。

6.一名神情自若,盛气凌人的少年对老者的罗罗索索有些不耐烦,突然问道。

7., 等到翻山越岭上气不接下气的关东军师团赶到东昌台,眼前只有一片荡然无存的黑色死亡荒谷,四周的山坡还在悉悉索索地往下坍塌。

8.石阶婉转向下,森严壁垒的逼迫让人很不舒服,蓝熙书脚下散落的稻草悉悉索索。

9.在上一次的厮斗中,次中量级军士长293狠狠地左右开弓,基奥只能当个接收大员。这位炮手294朝着宠儿的鼻子利利索索地饱以老拳,使他鼻孔出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