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和阴阳的成语故事


调和阴阳

拼音diào hé yīn yáng

基本解释谓使阴阳有序,风调雨顺。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。

出处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调和阴阳,陶治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调和阴阳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调和阴阳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冰壶秋月 宋 苏轼《赠潘谷》诗:“布衫漆黑手如龟,未害冰壶贮秋月。”
吉星高照 陈残云《热带惊涛录》:“那是他在香港当学徒时刺上的,带有‘吉星高照’之意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后遭条狱之诏,吉扞拒大难,不避严刑峻法。”
一塌糊涂 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疙里疙瘩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五回:“滋着一脸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领,腰系丝绦,疙里疙瘩,光着两只脚,拖一双破草鞋。”
三人行,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止沸益薪 明·李贽《为黄安二上人书》之三:“对高洁人谈高洁,已为止沸益薪,况高洁十倍哉!”
民不畏死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