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倡此和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和:附和;应和。比喻一方倡导,别一方效法;或互相配合,彼此呼应。
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6回:“二人先通了郤克,然后谒见晋景公,内外同心,彼倡此和,不由晋景公不从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ǐ chàng cǐ hè
注音ㄅ一ˇ ㄔㄤˋ ㄘˇ ㄏㄜˋ
繁体彼倡此咊
感情彼倡此和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指彼此呼应。
近义词彼唱此和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吉星高照(意思解释)
- 畏缩不前(意思解释)
- 百川归海(意思解释)
- 反唇相稽(意思解释)
- 戒骄戒躁(意思解释)
- 居重驭轻(意思解释)
- 裾马襟牛(意思解释)
- 盲人说象(意思解释)
- 多谋善虑(意思解释)
- 前瞻后顾(意思解释)
- 刻骨铭心(意思解释)
- 回光反照(意思解释)
- 兵荒马乱(意思解释)
- 饮水思源(意思解释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释)
- 溢于言表(意思解释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释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巧上加巧(意思解释)
- 见危致命(意思解释)
- 败俗伤风(意思解释)
- 婆婆妈妈(意思解释)
- 刀耕火种(意思解释)
- 共商国是(意思解释)
- 面有难色(意思解释)
- 遗世绝俗(意思解释)
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※ 彼倡此和的意思解释、彼倡此和是什么意思由博闻圈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海内存知已,天涯若比邻 | 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;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。形容思想感情相通;再远也亲近。海内;四海之内;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;把国内称为海内;现泛指世界。天涯:天边;比邻:紧靠的边邻。 |
倒栽葱 | 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,即栽得很重。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。 |
狼号鬼哭 | 形容哭声凄惨。 |
老马识途 | 识:认得;途:路。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。比喻年纪大的人;富有经验。 |
一夕一朝 | 同“一朝一夕”。 |
快马加鞭 |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处之泰然 | 处:处理;对待;之:代词。泰: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。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;沉着镇定。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。也作“泰然处之”。 |
七搭八扯 | 同“七搭八搭”。 |
物腐虫生 | 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。比喻祸患的发生,总有内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,别人才能乘机打击。 |
绳锯木断 | 拉绳作锯;也能锯断木头。比喻力量虽小;条件虽差;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做;就能把难办的事做成。 |
凤毛麟角 | 凤;麟:凤凰、麒麟;是传说中珍禽异兽。凤凰身上的羽毛;麒麟头上的犄角。比喻珍贵、稀少的人或事物。 |
一干二净 | 形容非常干净;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。 |
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快心满志 | 见“快心遂意”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不得而知 | 得:能够。无从知道。 |
俭以养德 |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将夺固与 | 要想得到,必先给予。固,同“姑”。 |
地丑德齐 | 丑:同类。地相等,德相同。比喻彼此条件一样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有志竟成 | 竟:终于。只要有决心,有毅力,事情终究会成功。 |
走过场 |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 |
纵横四海 | 纵横:奔驰无阻。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比喻无敌于世。 |
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
拆东墙补西墙 |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